育人特色

首页 > 育人特色 > 正文

转科研叙事为科学故事,第五届科研英语演讲比赛日前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01

浏览量: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陈俊瑞)5月30日晚,第五届科研英语演讲比赛复赛在学生综合服务楼501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激烈比拼,从142支参赛队伍中,决出本科生一等奖5组,研究生一等奖2组,以及二三等奖项若干组。

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颁奖(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为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颁奖(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比赛邀请了资源与环境学院丁广大教授,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李瓅教授,文法学院张燕教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滑国华教授,工学院刘洁副教授,外国语学院刘萍教授、胡素芬副教授担任现场评委。本科生院实践教学管理处处长成协设,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祁婧,外国语学院书记冯国林,副院长秦发兰,副院长方红及各学院师生到现场观摩。

当晚,22支入围复赛的团队选手们以出色的英语演讲能力和扎实的科研素养讲出华农的科研故事,展现出华农学子的风采。他们或激情澎湃、掷地有声,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每位选手在演讲台上,都以饱满的热情,凭借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准确的专业术语和清晰的逻辑表达,选手们将复杂的科研叙事转化为生动的科研演讲汇报。

来自植科院的本科生周道团队讲述了针对玉米生产中的关键瓶颈,去降低籽粒含水量,以实现玉米收获效率的革新性突破的攻关故事。生科院的林濛团队则详细展开了为达到深播出苗与高海拔适应的性状优化效果,团队深挖玉米ZmCCT2基因在自然变异调控中胚轴伸长的调控机制的揭秘故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经管学院本科生彭笑晨团队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直播消费心理,并提出多元化主播策略、区块链溯源及情感化设计,呈现了科技惠农故事。

周道同学演讲(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林濛同学演讲(学通社记者 陈宇轩 摄)

彭笑晨同学演讲(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来自水产学院的研究生曾芷丹团队汇报了她们通过探究丙酮酸脱氢酶在影响水蚤寿命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抗衰延寿的潜力的探索之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闫思豫团队捕捉了采样自贵州毕节乡村小学中女性生活指导老师中的角色困顿问题,分析了资源供给与角色期望的失衡现象,并相应提出缓解机制,该案例的质性研究饱含对乡村教育困境的深切观照,为改善乡村教育提供了典型参照。

曾芷丹同学演讲(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闫思豫同学演讲(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在点评环节,评委组对本届参赛选手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同时提出更高期许。李瓅教授指出选手表达能力的提升反映了我国青年科学素养的整体进步,并勉励青年一代继续奋斗以实现民族复兴。丁广大教授则结合自身英语学习经历,强调优秀演讲应注重内容感染力与表达技巧的有机结合,并寄语选手珍惜参赛经验、保持学术热情。胡素芬副教授则以“双爱”理念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第一层爱是 “LOVE”的四个字母: L是laborious,代表勤勉笃行的钻研精神,O是original,代表开拓创新的研究价值,V是vigorous,代表朝气蓬勃的学术热情,E是excellence,代表的是对学术追求卓越。第二层“爱”则是更深刻的大爱精神,包括对真理的求知之爱、对科研的探索之爱、对祖国的赤子之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之爱。她表示,正是这样的双爱情怀,推动着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诠释我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

李瓅教授点评比赛(学通社记者 陈宇轩 摄)

丁广大教授点评比赛(学通社记者 陈宇轩 摄)

胡素芬副教授以“双爱”理念总结活动(学通社记者 陈宇轩 摄)

对接国家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项学术英语演讲赛事旨在展示我校学生勤恳科研、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讲好华农科研故事、传播中国科研成就的学术叙事能力,系我校在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方面的具体实践之一,同时也是我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据悉,该赛事的优秀选手将挺进七月全国总决赛。

活动留影(学通社记者 吴彦乐 摄)

审核人 肖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1号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邮编:430070    邮箱:abc@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 ©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