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第五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6-07
浏览量:
南湖新闻网讯(李永熙,孙倩茹)5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赛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来自湖北省48所本科高校的160名教师(团队)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教师表现突出,斩获特等奖两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其中,园艺林学学院邵继中教授(团队)、水产学院曹小娟教授(团队)获特等奖,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王鲁峰副教授(团队)、外国语学院刘丽亚副教授(团队)获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思雯老师(团队)获二等奖。学校同时获评优秀组织奖。获特等奖的教师团队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大赛。
正高组邵继中教授(团队)的参赛课程《风景园林设计》以农科为核心,兼具工科、文科的多重属性,是学生建立解决复杂城乡环境建设能力的基础课程。团队针对教学内容重城市轻乡村、教学方法单向传授、教学环境与现实脱节等教学痛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为背景,以“坚定学生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为育人目标,以“耕读式乡村主题”、“对话体智慧教学”、“全景化三农育才”为三大创新理念,以多维关联的教学资源体系为支撑,实现了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方法重建、授课环境重塑的立体创新。
正高组园艺林学学院邵继中教授(团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产教融合组曹小娟教授(团队)的参赛课程《池塘养殖学》以“校企大鱼前导,学生小鱼尾随,师生校企从游成鲲”为教学理念,以“产教融合育创新型卓越水产人才”为育人目标,以“校企共建国内外优质实践基地”、“重构全周期高质量教学内容”、“产、学、研、创、用一体化”为主要创新举措,在显著提升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学生行业认同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解决了教学内容构建的局限性问题,提升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
产教融合组水产学院曹小娟教授(团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产教融合组王鲁峰副教授(团队)将《食品工程原理》内容与食品工业密切融合,为解决“原理推导多、学科交叉多、测算设计多”的课程难点,“工程思维少、知识应用少、实践兴趣少”的学生痛点,培养兼具工程原理知识、食品工程思维、工程设计能力及健康营养理念的未来食品工程人才,教学团队融入“以食育人”的课程思政元素,匹配贯通课程理论知识与产业需求,分解贯通学生工程知识与工程思维,转化贯通学生工程思维与工程设计,构建了“一融三通”的创新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的载体、动力和方向问题。
产教融合组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王鲁峰副教授(团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语通世界,学以兴农”,课程思政组刘丽亚副教授(团队)从“教学内容三重构”、“教学方法三协同”、“评价体系两优化”三个方面,娓娓道来《高阶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针对学生“三农”情怀不深、学术英语高阶运用能力不足、跨学科融合的语言运用场景受限等问题,课程将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融入思政案例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勉励学生学以兴农、外化于行,在全过程评价体系中融入价值目标,通过增值评价落实因材施教,达成“知农而学有所思、爱农则思有所行、强农实践行有所成”的育人效果,课程创新、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全面开花。
课程思政组外国语学院刘丽亚副教授(团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中级及以下组李思雯老师(团队)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运用AI赋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将具备“基础性、指导性、抽象性”三大特性的思政理论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依托教学团队研发的AI智能体“马小原”,重构结构迭代式教学内容,创新参与生成式教学路径,创设虚实交互式教学环境,改革“师-AI-生”三元式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汇聚成本低、个性化、可复刻、交互性等特征为一体的教学AI智能体,开展跨学科、多课程的推广应用,实现多维度教学创新,最终达成学生更笃学、常践行、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课程目标。
审核人 王春潮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1号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邮编:430070 邮箱:abc@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 ©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