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特色

首页 > 育人特色 > 正文

学校大型原创校园公益话剧《牵挂》在中央团校演出

发布时间:2025-05-11

浏览量:

▲5月9日,学校大型原创校园公益话剧《牵挂》在中央团校倾情上演(图为演出谢幕)(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徐行)5月9日,学校大型原创校园公益话剧《牵挂》在中央团校倾情上演。

初夏傍晚的北京细雨霏霏、微风轻拂,中央团校学术报告楼内座无虚席。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张传慧,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黄莉岩,我校团委书记代金贵以及团中央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等与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中央团校学习进修的学员500余人一同观看。

▲“张福禹”与“许思婷”的第一次冲突(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许文澜”向“许思婷”讲述凤凰岭的故事(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许思婷”开始理解“张福禹”支教的决定(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张福禹”生日,孩子们为“张老师”戴上幸运花环(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消除误会,“张福禹”和孩子们寻找赌气离开的“龚二狗”(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再起冲突,“向幺妹”答应哥哥离开凤凰岭(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张福禹”向“许思婷”讲述自己体悟到的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张福禹”累倒在支教岗位上(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接过接力棒,支教队再一次出发(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牵挂,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牵挂,狮山的露雨滋润。”晚19时整,伴着舒缓的音乐,演出大幕徐徐拉开,一段动人故事就此开启。主人公“张福禹”面对人生岔口的抉择,毅然放弃保研资格奔赴恩施凤凰岭小学支教,在乡村校舍用坚守丈量理想,用牵挂守护童心,用真情书写奉献。120分钟的演出,剧情层层推进、丝丝入扣,情节冲突频起、波折起伏。演出结束,全场观众掌声如雷,向演职人员致敬。

▲观看演出的观众(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委书记吴亚静在观看后接受采访(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委书记吴亚静在看完话剧后表示,《牵挂》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一部生动的教育教材,它让奉献有了更真实的温度。她说:“五四青年节前,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表达肯定的同时更提出了殷切期望,《牵挂》这部话剧也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精神有了更深感悟。作为在新疆工作的基层青年工作者,我将会引导更多志愿者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在西部、在边疆、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的绚丽之花,真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导演习志淦老师在彩排现场指导演员走位(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幕后的付出,剧组人员为演出做好充分准备(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牵挂》剧社社长、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应用生物2201班石一萱说:“十二代演员接力讲述‘张福禹’的故事,这早已超越了话剧本身,不仅让我们在舞台与现实中读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华农校训精神的深层含义,更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坚定地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力量。”

▲传承,从第一代到第十三代《牵挂》演职人员的合影和部分剧照(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从2013年首演至今十二个年头,《牵挂》已先后在北京、汕头、武汉等全国各大剧院、高校公演七十余场,引起热烈反响。参与舞台演出的同学也达六七百人,他们在话剧的演绎中深受鼓舞。他们中,有人循着剧中“张福禹”的足迹成为乡村支教教师,将青春奉献给中国农村的教育事业;有人考取选调生,在基层治理中践行“把青春写进大地”的誓言;还有人继续深造,把论文写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广袤土地。正如导演习志淦老师说:“同学们不是在表演他人的人生,而是在寻找自己的使命,让更多青年在角色塑造中触摸时代脉搏,在舞台光影间叩问初心使命,这也正是《牵挂》这部剧最大的意义。”

▲演出后合照(学通社记者 韩鑫垚 摄)

据了解,此次邀请《牵挂》剧社来校演出,是中央团校和华中农业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和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重要回信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此次演出,期望进一步传递志愿者们的坚定信念,鼓励更多青年以实际行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续写新时代青年担当奉献的崭新篇章。

审核人:陈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1号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邮编:430070    邮箱:abc@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 ©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