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特色

首页 > 育人特色 > 正文

【艺术节】艺术沙龙演绎方寸间的博雅之美

发布时间:2025-06-11

浏览量:

方寸之间,何以容纳万千气象?七弦之上,如何演绎古今交融?2025狮山艺术节“博雅汇”艺术沙龙以六场特色活动,通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技艺与情感的多元碰撞,让师生在艺术交融中感受中华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创新的勃勃生机。

融器:东西和鸣 弦管生辉

当古琴的松风遇上西洋管乐的欢颂,艺术的边界在旋律中悄然消融。

大学生艺术团古琴队的徐小雯身着素雅汉服,指尖在七弦间轻盈游走,一曲《流水》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东方哲思道出。“减字谱看似简单,实则每个字符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她轻抚琴弦带领观众“解码”这门传承千年的音乐密码,“就像这‘方寸之间’的七弦,既能表现‘石上流泉’的静谧,也能展现‘风雷引’的磅礴。”现场观众在指导下尝试基础指法,切身感受“轻、微、淡、远”的古琴精髓。

▲交响管乐团现场与同学们互动(学通社记者 江宛如 摄)

交响管乐团的晋梓豪和他的小伙伴们以一段活力四射的管乐即兴solo开场,当《波莱罗舞曲》的经典旋律经由铜管声部层层递进时,东西方音乐元素在节奏中奇妙交融。从《天鹅湖》的古典优雅到《打上花火》的青春活力,再到《临海小镇》的治愈旋律,一支支铜管乐器演绎了管乐艺术的无限可能。“铜管乐器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晋梓豪说道,“就像这个简单的吹嘴,通过气息控制既能表现爵士乐的随性,也能展现进行曲的庄严。”

融艺:古韵今风 匠心传承

传统曲艺与非遗技艺在此碰撞,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由此呈现。

“说学逗唱就像实验步骤,环环相扣才能抖响‘包袱’。”大学生艺术团曲艺社的杨雨欣手持折扇,以“现挂”技巧点燃全场。“您知道吗?相声艺术就像一桌满汉全席,‘说学逗唱’就是其中的四道主菜。“说”是基础,“学”即模仿,“逗”是核心,“唱”特指太平歌词。”她精心设计的互动小段子,将传统相声技法与现代校园生活巧妙结合,让古老曲艺焕发青春活力。

▲同学们展示亲手制作的香囊(通讯员 董亚西 摄)

“古人衣袂飘香,皆因腰间一物”在“博雅汇”艺术沙龙的分享上,香囊这一承载着千年东方美学的传统物件成为主角。从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文人风雅,到《礼记》中“衿缨皆佩容臭”的礼仪规制,香囊的故事在主讲人化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李烨的述说中徐徐展开。活动现场,参与者们通过研磨香料、塑形制香,亲手制作香囊,以针线串联古今,感受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承。艾草的清苦、薰衣草的宁神、柑橘的欢愉,不同香材在素布中酝酿出独特气韵,师生在馥郁芬芳中感受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生活美学。

融情:声动心弦 情满狮山

当笛声遇见合唱,艺术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水产学院2023级硕士生李泽巍“以器载道”,从贾湖骨笛的考古发现,到唐宋时期竹笛形制的定型,再到当代南北派演奏风格的差异,将竹笛的发展史娓娓道来。作为2025年十佳大学生,这位“科研笛手”更是以独特的视角为师生诠释传统民乐的魅力。“就像科研需要反复验证,艺术也需要不断打磨。”他边演示边讲解,用笛声即兴演绎“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与“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传统音乐与现代审美完成了一场深情对话。

▲李泽巍同学带领同学们体验吹奏笛子(通讯员 许程 摄)

“吹笛和做实验一样,都需要静心体悟。”李泽巍分享道,“在显微镜前观察细胞,在月光下练习长音,都是与万物对话的方式。”活动尾声,他与在场师生分享自己在狮山求学期间,如何通过吹笛来调节科研压力、感悟生活之美的心路历程,生动诠释“以艺通心”的深刻内涵。

“当不同声部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时,我们听到的是人类最动人的情感共鸣。”小宇宙合唱团的汤云龙在“合唱艺术鉴赏”主题沙龙中,从合唱艺术的起源讲起,再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唱形式。“合唱就像一座桥梁,”他解释道,“连接着古今中外,让不同文化在和声中相遇。”互动环节,汤云龙将观众分成几个声部,通过简单的音阶练习,让大家亲身体验和声构建的过程。他说,“好的合唱不是各自为政,而是要在保持音准节奏的同时,与其他声部形成和谐共鸣。”现场观众在指导下尝试简单的和声练习,用最质朴的声音诠释了“声动心弦”的真谛,温暖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每个人的情感也在悄然联结。

艺术交融,美美与共。六场沙龙以“小而美”的沉浸式体验,展示了传统与时代的精彩对话,让师生在艺术体验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本文作者系 通讯员 宫照伊湄 审核人 陈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道1号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邮编:430070    邮箱:abc@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 ©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常用链接